模型上色总掉漆怎么办? 底漆选择和喷涂技巧全解析
92 分享
精心涂装的模型,没几天就开始掉漆、剥落,看着斑驳的表面,满心都是无奈。模型上色后掉漆,不仅影响美观,更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。其实,掉漆问题大多源于底漆选择不当或喷涂方法有误。本文将深入解析底漆选择要点与喷涂核心技巧,帮你彻底解决模型掉漆烦恼,让涂装效果持久亮丽。
一、模型掉漆的常见原因分析
(一)表面处理不到位
模型表面残留的油脂、灰尘、脱模剂等杂质,会严重阻碍漆料附着。例如,3D打印模型表面可能残留打印支撑的痕迹、树脂未固化部分,普通注塑模型也可能有脱模剂残留。若不彻底清洁,漆层与模型表面无法紧密结合,容易出现成片脱落。
(二)底漆与面漆不匹配
不同类型的漆料化学性质不同,如果底漆和面漆 “水土不服”,就会导致附着力下降。比如,使用油性底漆搭配水性面漆,两者无法牢固结合;或者底漆干燥不充分就喷涂面漆,也会造成漆层分层脱落。
(三)喷涂操作不规范
喷涂时距离过近、压力过大,会导致漆料堆积,干燥后形成的漆膜过厚,容易开裂脱落;喷涂不均匀,局部漆膜薄厚不一,也会降低附着力。此外,每层漆料干燥时间不足,后续喷涂时溶剂渗透,同样会破坏漆层结构。
二、底漆选择:打好涂装 “地基”
(一)根据模型材质选底漆
塑料模型:塑料材质表面光滑,底漆需具备良好的附着力。可选择专门的塑料底漆,它能有效渗透塑料表面,形成牢固的附着层。对于 ABS、PS 等常见塑料,这类底漆能显著提升后续漆层的粘附力。
金属模型:金属表面容易氧化,底漆要兼具防锈和附着功能。田宫的水性金属底漆是不错的选择,它不仅能隔绝空气防止金属生锈,还能为面漆提供稳定的附着基础。如果是 3D 打印的金属模型,表面可能存在微小孔隙,更需要用底漆进行填充和平整。
树脂模型:树脂材料硬度高但表面可能有未固化残留,适合使用稀释比例恰当的硝基漆底漆,如匠域的树脂专用底漆,能溶解树脂表面极薄的一层,实现 “咬合一键”,增强附着力。
(二)底漆类型对比与选择
水性底漆:环保无毒、气味小,适合新手操作。干燥速度快,便于后续喷涂。但缺点是附着力相对较弱,对于表面粗糙的模型,可能需要多喷几层。适合对环保要求高、模型表面较为平整的场景。
油性底漆:附着力强、遮盖力好,能有效填充模型表面的细微瑕疵。不过气味较大,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,干燥时间相对较长。适用于对附着力要求高、需要遮盖力强的复杂模型。
硝基漆底漆:干燥速度极快,能快速形成坚固的漆膜,对多种面漆兼容性好。但毒性较大,易燃易爆,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。常用于专业模型制作,适合追求高效涂装的用户。
(三)底漆颜色的选择技巧
底漆颜色会影响面漆的最终效果。浅色面漆(如白色、粉色)适合搭配白色或灰色底漆,避免底漆颜色透出影响效果;深色面漆(如黑色、深蓝)可使用灰色或黑色底漆,增强遮盖力。此外,部分特殊效果漆(如金属漆),搭配对应颜色的底漆能更好呈现效果,例如金色金属漆搭配黑色底漆,金属质感会更加浓郁。
三、喷涂技巧:确保漆膜牢固持久
(一)喷涂前的表面处理
清洁模型:用洗洁精或专用模型清洁剂,配合软毛刷仔细清洗模型表面,去除油污和杂质。清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并用干净的软布擦干,确保表面无水分残留。对于顽固污渍,可用棉签蘸取酒精或丙酮轻轻擦拭。
打磨表面:使用 400 - 800 目砂纸对模型表面进行轻微打磨,增加表面粗糙度,提升底漆附着力。但要注意力度,避免过度打磨损坏模型细节。打磨后用气吹或软毛刷清理表面碎屑。
(二)喷涂操作要点
喷枪调整:调整喷枪的出气量、出漆量和喷涂扇面。一般来说,出气量控制在 1 - 2巴,出漆量以在模型表面形成均匀薄雾状涂层为宜,喷涂扇面根据模型大小调整,小型模型可窄一些,大型模型适当调宽。
喷涂距离与角度:喷枪与模型表面保持 15 - 20 厘米的距离,距离过近容易导致漆料堆积,过远则会使漆膜太薄。喷涂时喷枪垂直于模型表面,匀速移动,避免局部喷涂过厚或过薄。
分层喷涂:底漆和面漆都应采用 “薄喷多层” 的方法。每层漆料干燥后(水性漆干燥约 1 - 2 小时,油性漆和硝基漆约 4 - 6 小时),再喷涂下一层。一般底漆喷涂 2 - 3 层,面漆喷涂 3 - 4 层,这样既能保证附着力,又能使漆膜均匀光滑。
(三)干燥与保护
喷涂完成后,将模型放置在通风良好、干燥无尘的环境中自然干燥。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烤,防止漆膜开裂。干燥完成后,可喷涂一层光油或消光漆作为保护漆,进一步增强漆膜耐磨性和耐久性。保护漆同样遵循 “薄喷多层” 原则,喷涂后等待充分干燥,模型涂装才算大功告成。
掌握正确的底漆选择方法与喷涂技巧,模型掉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从表面处理到最后一层保护漆,每一个步骤都不容忽视。下次给模型上色时,不妨按照本文的方法操作,相信你一定能打造出持久亮丽、质感出众的模型作品。如果在涂装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,欢迎分享交流,一起探索更多实用技巧!
-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