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脂打印件表面发粘? 固化时间与后处理清洗的标准化操作
27 分享
树脂3D打印以其高精度、细腻表面质感,成为制作精致模型、珠宝首饰、复杂模具等的首选工艺。但打印完成后,模型表面发粘,手指触碰有黏腻感,不仅影响美观,还易沾染灰尘、难以进行后续涂装等处理,这是让众多爱好者与专业人士头疼的问题。其实,只要掌握固化时间与后处理清洗的标准化操作,就能让打印件表面干爽顺滑。下面就为你拆解其中关键。
一、先搞懂:表面发粘是怎么产生的?
树脂打印利用光敏树脂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成型,但实际操作中,常因多种因素导致固化不彻底,进而出现表面发粘:
•固化时间不足:打印层未吸收足够紫外线能量完成聚合反应,内部仍有液态或半固态树脂,尤其在复杂模型的内部结构、较厚部位,光线难以均匀穿透。
•氧阻聚效应:空气中氧气与自由基反应,形成活性极低的过氧自由基,阻碍树脂固化,模型表面直接接触空气,受影响最严重。
•后处理清洗不当:若未彻底清除模型表面残留的未固化树脂,这些树脂在后续也会导致表面发粘。
二、固化时间:找到树脂的 “固化平衡点”
不同树脂对固化时间要求差异很大,需精准调控,才能让打印件内外彻底固化。
(一)基础固化时间确定
多数树脂产品说明书会给出推荐固化时间,如普通通用树脂在标准紫外线强度下,建议固化 10 - 15 分钟。但这只是参考值,实际受打印设备、模型厚度等影响。
测试方法:用相同树脂打印多个简单薄片(如 10mm×10mm,厚度分别为 1mm、3mm、5mm),按推荐时间下限(如 10 分钟)开始固化,每隔 2 分钟取出一片,观察表面干爽度与硬度。当薄片表面光滑、不粘手,且弯折有一定韧性而非脆断时,该固化时间就是对应厚度的基础值。例如,测试发现 1mm 薄片 12 分钟固化良好,3mm 薄片需 16 分钟,5mm 薄片则要 20 分钟。
(二)复杂模型的时间调整
复杂模型因结构不规则,光线穿透与固化情况不同,需适当延长固化时间。
•内部结构复杂:有镂空、多腔室结构的模型,内部光线反射、折射多,固化难度大。以打印带复杂内部支撑的机械零件模型为例,基础固化时间需延长 30% - 50%,即原本 15 分钟,可能要增加到 20 - 22 分钟。
•整体厚度不均:模型部分区域厚,部分薄,厚处固化慢。如一个一端厚 20mm、一端厚 5mm 的哑铃状模型,厚端按 5mm 厚度基础时间延长 40% - 60%,薄端按基础时间即可。可将模型分区域估算,取最长时间作为整体固化时长。
(三)设备因素考量
不同品牌、型号的固化设备,紫外线强度有差异。如 A 品牌固化箱标注紫外线强度 80mW/cm²,B 品牌为 120mW/cm²。强度高,固化速度快,时间可适当缩短;反之则延长。
•强紫外线设备:紫外线强度高于 100mW/cm²,固化时间比推荐值缩短 10% - 20%。如某款树脂推荐 15 分钟,在 120mW/cm² 设备中,可尝试 12 - 13 分钟。
•弱紫外线设备:强度低于 80mW/cm²,时间延长 20% - 30%,即 15 分钟的推荐时间,可能要增加到 18 - 20 分钟。
(四)多次固化技巧
对于大型、厚壁或对强度要求极高的模型,一次固化难保证效果,可采用多次固化。
•初次短时间固化:按基础时间的 60% - 70% 进行第一次固化,如基础 15 分钟,初次固化 9 - 10 分钟。让模型初步定型,内部树脂部分聚合。
•二次强化固化:初次固化后,取出模型自然冷却 5 - 10 分钟,再放回固化箱,按基础时间的 40% - 50% 进行二次固化(即 6 - 7 分钟)。这能进一步促使未完全反应的树脂固化,提升整体强度与表面质量。
三、后处理清洗:彻底清除残留树脂
清洗是去除模型表面未固化树脂、保障固化效果的关键环节,要做到清洗全面、方式恰当。
(一)清洗溶剂选择
•标准树脂清洗:常见的标准树脂,需用 90% - 99.9% 浓度的异丙醇(IPA)清洗。它能快速溶解未固化树脂,清洗效果好。如打印珠宝模型,将模型完全浸没在 IPA 中,轻轻晃动,5 - 10 分钟就能有效去除表面残留。
•水洗树脂清洗:水洗树脂可使用水或低浓度 IPA 水溶液(0 - 10%)清洗。把打印的小型摆件放入清水中浸泡 3 - 5 分钟,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洗,就能洗净。但要注意,含有未固化树脂的清洗水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,需按危险废物处理,可在阳光下晾晒,待水蒸发后丢弃残留树脂,或按当地法规处理。
(二)清洗方式与步骤
1.浸泡清洗:将打印件从打印机取下后,先去除大的支撑结构,再放入装有清洗溶剂的容器,确保模型完全浸没。浸泡时间根据模型复杂程度与残留树脂量调整,简单模型 3 - 5 分钟,复杂模型 8 - 10 分钟。如打印一个小型动漫手办,浸泡 5 分钟后,表面大部分未固化树脂已被溶解。
2.刷洗辅助:浸泡后,用软毛刷(如化妆刷、牙刷)轻轻刷洗模型表面,特别是细节处、凹槽、缝隙等易残留树脂的部位。以打印的有精细纹理的印章模型为例,刷洗能有效清除纹理间的树脂,让图案更清晰。注意力度要轻,避免划伤模型表面。
3.超声清洗(可选):对于复杂、难以手工清洗的模型,可使用超声波清洗机。将模型放入超声清洗机的清洗篮,加入适量清洗溶剂,设置功率 30 - 50W,时间 3 - 5 分钟。超声震动能深入模型内部,清除顽固残留。但超声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可能损坏模型,尤其是薄壁、精细结构。
4.冲洗与干燥:清洗完成后,用清水(水洗树脂)或 IPA(标准树脂)冲洗模型,去除表面残留溶剂与溶解的树脂。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,或自然晾干 2 - 3 小时。如打印的电子产品外壳,干燥后表面无水渍、无残留,为后续固化与涂装做好准备。
四、辅助优化:让固化与清洗更高效
除核心操作外,这些辅助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效果。
(一)固化箱内环境优化
•增加空气流通:在固化箱内放置小型风扇,促进空气循环,减少氧阻聚影响。风扇风速调至低速档,避免吹落模型。测试表明,有风扇辅助时,模型表面发粘情况减少 30% - 40%。
•使用惰性气体:条件允许时,向固化箱内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,完全隔绝氧气。尤其适用于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光学镜片模具等打印件,能大幅提升固化效果。
(二)清洗工具选择与维护
•专用清洗篮:使用带网孔的塑料清洗篮,方便放置模型,避免清洗过程中模型相互碰撞、刮擦,同时便于溶剂循环。清洗篮要定期清理,防止残留树脂堆积。
•定期更换溶剂:清洗溶剂使用多次后,溶解的树脂增多,清洗效果下降。建议每清洗 5 - 10 个复杂模型,或清洗 20 - 30 个简单模型后,更换 IPA 溶剂;水洗树脂的清洗水,每次使用后都要检查,浑浊或有较多残留树脂时及时更换。
五、实战案例:从 “粘手模型” 到 “干爽成品”
以打印一个复杂的机械齿轮箱模型为例,展示标准化操作流程:
1.固化时间确定:该模型平均厚度 8mm,参考树脂说明书与前期测试,基础固化时间设定为 25 分钟。因内部结构复杂,延长 40%,即总固化时间 35 分钟。采用多次固化,初次 18 分钟,二次 17 分钟。
2.后处理清洗:用 95% 浓度 IPA 浸泡 10 分钟,软毛刷仔细刷洗齿轮、内部筋条等部位,再放入超声清洗机,功率 40W,清洗 4 分钟。取出后用 IPA 冲洗,压缩空气吹干。
3.效果对比:优化前,模型表面严重发粘,难以触碰;优化后,表面干爽光滑,齿轮转动顺畅,可直接进行装配与涂装。
六、避坑指南:这些错误会让发粘更严重
1.盲目延长固化时间:超过合理范围,树脂可能过度固化、变脆,甚至发黄、开裂,一般固化时间不建议超过推荐上限的 50%。
2.清洗不彻底:残留未固化树脂在后续放置中会继续渗出,导致发粘。清洗后要用强光照射检查模型,确保无残留。
3.使用过期、劣质树脂:这类树脂可能成分不稳定,固化性能差,易出现发粘问题。购买时注意保质期,选择正规品牌产品。
4.忽视模型支撑拆除后的清理:支撑拆除处常有大量残留树脂,若不清理干净,即使整体固化、清洗,此处仍会发粘,拆除支撑后要重点清洗这些部位。
树脂打印件表面发粘问题,核心在于固化时间精准控制与后处理清洗彻底。通过测试确定不同厚度、结构模型的固化时长,选对清洗溶剂与方式,配合辅助优化措施,就能攻克这一难题。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,掌握这套标准化操作,都能让树脂打印件从 “粘手半成品” 变身 “完美成品”,在 3D 打印创作路上更进一步。
-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