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3D打印-高品质快速增材制造服务.

树脂打印表面发粘问题: 后固化参数与环境湿度控制

205 分享

光固化树脂 3D 打印常遇到一个棘手问题:模型打印完成后,表面黏糊糊的像没干透,用手摸会粘指纹,甚至蹭掉细节。这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降低模型强度(发粘区域的硬度可能只有正常的 60%)。其实,表面发粘的核心原因是固化不彻底,而解决关键在于后固化参数的精准设置和环境湿度的有效控制。本文用通俗语言拆解解决方法,让你打印的树脂模型表面干爽、硬度达标。


一、表面发粘的 3 大原因:从打印到后处理


树脂模型表面发粘不是单一环节出问题,而是 “打印固化”“后固化”“环境因素” 共同作用的结果,可通过简单观察判断根源:


(一)打印时固化不足(最常见)


光固化打印时,每层树脂需要紫外线充分照射才能固化。如果曝光时间太短(如不足 8 秒)、光源强度不够(UV 灯老化),表面树脂就会固化不完全,留下 “未反应的粘性成分”。


•典型表现:整个模型表面均匀发粘,尤其是凹陷处、孔洞内部更明显(光线难以照射到)。


•快速验证:用紫外线手电筒直接照射发粘表面 30 秒,若粘性明显降低,说明是打印时固化不足。


(二)后固化参数错误(最易被忽略)


很多人以为 “打印完就结束了”,其实树脂需要 “二次固化”(后固化)才能完全硬化。后固化的时间、紫外线强度不够,是表面发粘的主要元凶。


•常见误区:只用阳光晒 10 分钟就觉得够了(阳光中紫外线强度不稳定,且穿透力弱),结果表面依然发粘。


•正确标准:专业后固化箱(波长 405nm)照射后,表面应完全干燥,指甲划不动(硬度≥80D, Shore 硬度计可测)。


(三)环境湿度太高(隐形杀手)


潮湿环境会 “干扰树脂固化”:水分会与未固化的树脂发生反应,生成粘性物质,即使后固化也难以消除。


•直观感受:梅雨季打印的模型,表面发粘概率比干燥季节高 3 倍,且发粘区域更难处理(用酒精擦也擦不掉)。


•临界值:环境湿度>60% 时,树脂表面容易吸潮发粘;>70% 时,即使后固化也可能残留粘性。


二、后固化参数:彻底解决发粘的 “核心密码”


后固化是消除表面发粘的关键步骤,就像 “烤面包的最后烘焙”,需要精准控制时间、紫外线波长和距离,三者缺一不可。


(一)时间:不是越长越好


后固化时间太短,树脂未完全反应;太长则可能导致模型变脆(尤其是柔性树脂)。不同类型树脂的最佳时间不同:


•普通光敏树脂(如 ABS-like):后固化时间 10-15 分钟(专业固化箱,405nm 波长)。某测试显示,10 分钟可让表面硬度从 60D 升至 85D,15 分钟达 90D,再延长时间变化不大。


•柔性树脂(如 TPE-like):时间需缩短至 5-8 分钟(太长会变僵硬,失去弹性)。


•透明树脂:15-20 分钟(需要更深层的固化才能保证透明度,避免雾蒙蒙)。


简易判断法:后固化 3 分钟后,每隔 2 分钟触摸表面,直到不粘手且硬度适中,记录此时的时间作为标准。


(二)紫外线波长与强度:选对 “光的类型”


树脂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反应不同,选错波长会导致固化效率低,表面依然发粘:


•波长选择:绝大多数树脂适合 385-405nm 的紫外线(与打印光源一致),这一波长穿透力强,能深入树脂内部固化。避免用 254nm(杀菌用),会让树脂变脆、发黄。


•强度要求:固化箱功率至少 30W(如两个 15W UV 灯),距离模型 10-15cm(太远强度不够,太近可能局部过热变形)。


•替代方案:没有专业固化箱时,可用 “405nm 紫外线手电筒 + 定时插座”(成本<50 元),距离 10cm 照射 15 分钟,效果接近专业设备。


(三)后固化前处理:提升效果的关键


打印完的模型表面会残留未固化的液态树脂,不清理直接后固化,会让粘性物质 “烤” 在表面,更难处理:


1.酒精清洗:用 95% 酒精(工业酒精,药店可买)浸泡模型 3 分钟,软毛刷轻刷表面(尤其是缝隙处),去除残留树脂(酒精能溶解未固化成分)。


2.晾干水分:清洗后用吹风机冷风吹干(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提前固化),确保表面无酒精残留(否则后固化时会产生白雾)。


三、环境湿度控制:从源头减少发粘风险


潮湿是树脂打印的 “天敌”,即使后固化参数正确,高湿度环境也可能让表面发粘。控制湿度的核心是 “打印环境干燥”“后固化环境无水汽”。


(一)打印时的湿度控制(<60% 最佳)


•简单测量:买一个温湿度计(20 元左右)放在打印机旁,湿度超过 60% 时启动除湿措施。


•低成本除湿:


◦小空间(如桌面):放一盒硅胶干燥剂(变色硅胶,吸潮后变粉红,可烘干重复用)。


◦大空间:用小型除湿机(日除湿量 10 升即可),将湿度稳定在 50%-60%。


•效果对比:湿度 50% 打印的模型,后固化后表面发粘概率仅 10%;湿度 70% 时,发粘概率升至 50%。


(二)后固化时的湿度注意事项


后固化过程中,高温(UV 灯发热会让环境温度升至 40-50℃)会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模型表面,导致 “二次发粘”。


•解决办法:后固化箱内放一小包干燥剂,或在箱壁贴一层防水膜(如保鲜膜),减少水汽影响。


•时机选择:后固化最好在白天相对干燥时进行,避免夜间(空气湿度通常更高)。


四、不同场景的发粘解决方案


(一)小型精细模型(如手办、珠宝)


这类模型细节多、缝隙多,发粘容易藏在细节里,处理方法:


1.打印时:曝光时间比推荐值增加 2 秒(如推荐 8 秒用 10 秒),确保表面初步固化。


2.清洗时:用软毛笔(如化妆刷)仔细清理缝隙,避免残留树脂。


3.后固化:分两段照射 —— 先整体照 10 分钟,再用紫外线手电筒局部照射缝隙 30 秒(补照细节)。


(二)大型平板模型(如底座、外壳)


大面积表面发粘更影响美观,解决重点在均匀固化:


1.后固化时旋转模型:每隔 5 分钟转动一次模型(确保各面受光均匀),避免局部照射不足。


2.提升表面硬度:后固化结束后,可薄薄涂一层光油(模型专用),既能掩盖轻微发粘,又能增加光泽度。


(三)柔性树脂模型(如软胶零件)


柔性树脂本身含增韧成分,固化不足时发粘更明显,且不能过度后固化(会变硬):


1.严格控制时间:后固化 5 分钟即可(用计时器,别超时)。


2.湿度要求更高:湿度需<55%(潮湿会让柔性表面更粘),建议打印后立即后固化,不隔夜。


五、避坑指南:发粘问题的快速诊断与解决

 

发粘类型

可能原因

解决步骤

整体均匀发粘

曝光时间短 / 后固化不足

1. 打印曝光增加 2 秒2. 后固化延长 5 分钟

缝隙 / 凹陷处发粘

光线照不到 / 清洗不彻底

1. 用紫外线手电补照缝隙2. 软毛刷清理残留

潮湿天气发粘严重

环境湿度>60%

1. 开启除湿机 / 放干燥剂2. 后固化前彻底晾干

后固化后仍发粘

波长不对 / 强度不够

1. 换 405nm UV 灯2. 缩短照射距离至 10cm


六、实用工具推荐(低成本解决发粘)


1.基础套装:温湿度计(20 元)+ 95% 酒精(10 元 / 瓶)+ 硅胶干燥剂(5 元 / 盒),解决环境湿度和初步清洗问题。


2.后固化神器:405nm 紫外线手电筒(30 元,功率 5W 以上)+ 定时插座(15 元),替代专业固化箱(效果达 80%)。


3.进阶工具:小型除湿机(300 元左右,适合南方梅雨季)+ 专业后固化箱(500 元,适合批量打印)。


树脂打印表面发粘,本质是 “树脂未完全固化” 的信号。记住三个核心要点:打印时 “曝光足一点”(时间增加 20%),后固化 “参数准一点”(405nm 灯照 10-15 分钟),环境 “干燥一点”(湿度<60%)。按照这些方法操作,你会发现树脂模型表面能像塑料件一样干爽坚硬,细节清晰不粘手。对于新手来说,不用追求昂贵设备,做好基础的后固化和湿度控制,就能显著改善发粘问题。
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0 / 500
共 0 条
  • 1

推荐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