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3D打印-高品质快速增材制造服务.

透明树脂打印不透明? 曝光与后固化参数是关键

33 分享

很多人用透明树脂3D打印时都会遇到一个困惑:明明买的是 “高透明树脂”,打印出来却像磨砂玻璃,雾蒙蒙的不透光。这不是材料不好,而是曝光和后固化参数没调好 —— 哪怕只差 2 秒曝光时间,或者后固化温度高了 5℃,都会让透明效果大打折扣。本文用通俗语言拆解透明树脂的 “透光密码”,教你通过参数优化,让打印件从 “磨砂” 变 “水晶”。


一、透明树脂为啥会 “发雾”?3 个核心原因


透明树脂的透光原理和玻璃一样:光线能 “顺畅穿过”,不被内部结构散射。一旦打印过程中破坏了这种 “顺畅性”,就会出现雾感。


(一)曝光不足:内部 “没干透” 的雾状区


透明树脂需要紫外线充分照射才能完全固化。如果曝光时间太短(比如单层曝光<6 秒),树脂分子没完全交联,会形成大量 “半固化微粒”—— 这些微粒就像空气中的灰尘,会散射光线,导致整体发雾。


•典型表现:模型整体呈乳白色,厚度超过 5mm 就几乎不透光,用指甲刮表面会有 “粉末感”(未完全固化的树脂)。


•简单测试: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模型侧面,若光线只能穿透 1-2mm,就是曝光不足。


(二)曝光过度:表面 “烧糊” 的折射层


和曝光不足相反,曝光时间太长(比如单层曝光>15 秒)或激光功率太高,会让树脂 “过度固化”—— 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,就像玻璃表面蒙了一层油污,光线穿过时会发生不规则折射,看起来雾蒙蒙的。


•典型表现:表面光滑但有 “彩虹纹”(过度固化的氧化层导致),边缘发黄,厚度 10mm 的模型透光率低于 50%。


•对比实验:同一模型,曝光 8 秒时透光率 80%,曝光 15 秒时降至 40%,且边缘明显发黄。


(三)后固化不当:内部应力 “搅乱” 光线


后固化是让透明树脂 “更透” 的关键步骤,但温度、时间没控制好,会适得其反:


•后固化时间太短:残留的未固化树脂继续散射光线,雾感难消除。


•温度太高(>60℃):树脂内部产生应力,形成细微裂纹(肉眼难见但能散射光线),就像玻璃被震出细纹后变模糊。


二、曝光参数:透明的 “基础门槛”


透明树脂对曝光参数的敏感度是普通树脂的 2 倍,差 1 秒就可能从 “全透” 变 “半透”。核心要把握 “既完全固化,又不过度” 的平衡。


(一)单层曝光时间:找到 “透亮临界点”


不同品牌的透明树脂需要的曝光时间不同(包装上通常有推荐值),但通用规律是:


•测试方法:打印 5 个 10mm×10mm×2mm 的薄片,单层曝光时间分别设 6 秒、8 秒、10 秒、12 秒、15 秒,其他参数不变。


◦6 秒:完全不透明(未固化)。


◦8 秒:轻微透光,边缘雾感重(接近固化)。


◦10 秒:全透明,无明显雾感(最佳值)。


◦12 秒:透光但边缘发黄(轻微过度)。


◦15 秒:整体发黄,透光率下降(严重过度)。


•结论:多数透明树脂的最佳单层曝光在 8-12 秒,以 “边缘不发黄、整体无雾感” 为标准。


(二)分层厚度:越薄越透,但别太极端


分层厚度决定了模型表面的 “细腻度”,对透明效果影响很大:


•太厚(>0.1mm):层间台阶明显(就像楼梯侧面),光线会在台阶处散射,雾感重。


•太薄(<0.025mm):每层曝光时间需要延长(否则固化不足),反而容易过度固化,导致表面发黄。


•黄金参数:0.05mm 分层厚度 —— 兼顾细腻度和效率,打印的表面几乎看不到层纹,光线散射少。


(三)激光功率:宁低勿高


透明树脂对激光功率很敏感,功率太高(>50mW/cm²)容易 “烧糊” 表面:


•新手建议:功率设为推荐值的 80%(比如推荐 50mW/cm²,实际用 40mW/cm²),配合稍长的曝光时间(比如从 10 秒增至 11 秒),既能避免过度固化,又能保证完全固化。


•设备差异:桌面级光固化打印机(如 Mars 系列)功率通常足够,无需调太高;工业级设备需注意降低功率,避免局部过热。


三、后固化参数:让透明效果 “再升级”


如果说曝光是 “打基础”,后固化就是 “抛光”—— 能让透光率再提升 20%-30%,但参数必须精准。


(一)后固化时间:“透” 到顶点就停


后固化的目的是让残留的未固化树脂完全反应,但时间太长会导致氧化发黄:


•通用标准:


◦薄件(<5mm):用 405nm 紫外线灯(波长匹配透明树脂)照射 5-8 分钟。


◦厚件(>5mm):延长至 10-15 分钟(让光线穿透更深)。


•判断方法:每隔 2 分钟观察一次,当模型从 “雾蒙蒙” 变得 “清澈”,且边缘开始微微发热时,立即停止(再照就会发黄)。


(二)后固化温度:别超过 “临界值”


透明树脂的后固化温度必须低于 60℃,否则会产生应力裂纹:


•错误做法:把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(温度可能达 70℃以上),或用烤箱加热后固化,结果越晒越雾(应力裂纹导致)。


•正确方法:


◦室温固化(25℃左右):最安全,虽然慢但不会产生应力,适合厚件。


◦低温辅助(40-50℃):用带温控的后固化箱,温度不超过 50℃,配合风扇散热,加速固化同时避免过热。


(三)后固化环境:别沾 “油污”


后固化时,模型表面若接触灰尘、指纹或油污,会在表面形成 “杂质层”,光线穿过时发生散射:


•操作要点:


a.后固化前用 95% 酒精清洗模型(去除残留树脂),用无尘布擦干(别用普通毛巾,会沾毛)。


b.放在干净的玻璃或陶瓷板上固化(避免接触塑料托盘的析出物)。


四、进阶技巧:从 “透明” 到 “水晶级”


掌握基础参数后,这 3 个技巧能让透明效果再上一个台阶,接近有机玻璃的质感。


(一)打磨抛光:消除最后一点雾感


即使参数完美,模型表面仍可能有细微层纹(导致轻微雾感),打磨能解决:


•步骤:用 400 目→800 目→1200 目→2000 目砂纸依次打磨,每次换砂纸前用酒精擦去粉末;最后用牙膏(含细磨料)涂在表面,用棉布快速摩擦 2 分钟(相当于 “镜面抛光”)。


•效果:透光率从 80% 提升至 90% 以上,表面像镜子一样能反光。


(二)避免 “内部支撑”


透明模型内部的支撑结构拆除后,会留下 “支撑痕”(小坑或凸起),这些痕迹会散射光线:


•设计优化:尽量用 “外部支撑”(支撑加在模型边缘或非可视面),内部复杂结构用 “中空设计”(减少支撑)。


•支撑参数:支撑直径设为 0.3mm(越小越好),支撑与模型的接触点直径≤0.2mm(拆除后痕迹小,容易打磨)。


(三)选对树脂品牌


不同品牌的透明树脂 “天生透光性” 有差异,新手建议从这两类入手:


•入门款:国产通用透明树脂(单价约 80 元 / 500ml),配合参数优化,能达到 70%-80% 透光率,适合练手。


•专业款:进口高精度透明树脂(如 Formlabs Clear,单价约 300 元 / 500ml),分子更均匀,即使参数稍有偏差,透光率也能保持 85% 以上,适合要求高的场景(如珠宝模型、光学零件)。


五、常见问题速查表:30 秒找到对策

 

透明效果问题

可能原因

解决办法

整体雾蒙蒙,不透光

单层曝光时间太短(<6 秒)

延长至 10 秒,确保完全固化

边缘发黄,透光差

曝光过度或后固化太久

曝光减 2 秒,后固化时间缩至 8 分钟以内

表面有 “彩虹纹”

激光功率太高

功率降低 20%,用延长曝光时间补偿(如加 1 秒)

厚件内部发雾

后固化时间不足

厚件后固化延长至 15 分钟,确保内部干透


ll透明树脂打印的核心是 “让光线顺畅穿过”—— 曝光参数决定 “基础透光性”(不欠曝、不过曝),后固化决定 “最终通透度”(控温、控时),再加上简单的打磨,就能从 “磨砂玻璃” 变成 “水晶”。新手不用追求一次完美,按本文方法测试 2-3 次,就能找到适合自己设备和树脂的参数。记住:透明效果不是 “材料天生决定”,而是 “参数调出来的”,掌握这些技巧,你的透明打印件也能媲美工业级品质。
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0 / 500
共 0 条
  • 1

推荐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