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后处理全攻略: 打磨和上色强化一步到位
98 分享
3D 打印完的零件往往不是 “成品”—— 表面可能有层纹、毛刺,颜色单调,甚至强度不够。这时候,后处理就成了 “化腐朽为神奇” 的关键:经过打磨、上色、强化,原本粗糙的打印件能变得光滑如镜、色彩丰富,强度甚至能提升 50% 以上。本文用通俗语言拆解后处理全流程,从工具选择到操作细节,让新手也能一步到位做好后处理。
一、打磨:从 “粗糙” 到 “光滑” 的必经之路
打磨是后处理的第一步,目的是消除层纹、毛刺,让表面达到 “可触摸” 的光滑度。不同材料的打磨方法不同,选错工具可能越磨越糟。
(一)工具选对,事半功倍
基础打磨工具分三类,按 “从粗到细” 使用:
1.砂纸:最常用,分不同 “目数”(数字越大,砂粒越细)。
◦粗磨(去除层纹):用 120-400 目(适合 PLA、ABS 的明显层纹)。
◦细磨(光滑表面):用 800-1200 目(让表面达到 “无明显划痕”)。
◦抛光(镜面效果):用 2000-5000 目(适合透明树脂、金属等需要高光的材料)。
◦省钱技巧:买 “砂纸套装”(120 目到 2000 目),单价 1-2 元 / 张,足够处理 10-20 个零件。
1.打磨机:适合大尺寸零件(如超过 10cm 的模型),效率比手工高 3 倍。
◦入门款:手持电动砂纸机(约 100 元),可调转速(建议 3000 转 / 分钟以内,避免磨过头)。
◦注意:树脂、PLA 等脆性材料慎用高速打磨,容易磨出 “坑洼”。
1.特殊工具:
◦细小缝隙:用 “磨头”(装在电钻上的小砂轮,直径 3-5mm)清理。
◦曲面 / 弧度:用 “海绵砂纸”(有弹性,能贴合曲面,800 目即可)。
(二)分材料打磨技巧
◦步骤:先 400 目砂纸干磨(去除层纹)→ 800 目湿磨(用清水冲洗,减少粉尘)→ 1200 目干磨(抛光)。
◦关键:PLA 脆,打磨力度要轻(否则会掉块);ABS 韧性好,可稍用力,但别磨到结构薄弱处(如细杆、薄片)。
1.光固化树脂:
◦步骤:先用 1000 目砂纸干磨(树脂表面较光滑,粗砂纸易留痕)→ 2000 目湿磨(加少量肥皂水,减少摩擦发热)。
◦注意:树脂怕摔,打磨时用夹子固定(别用手拿,容易打滑摔坏)。
1.金属(如不锈钢、钛合金):
◦步骤:120 目去除打印毛刺→ 400 目细磨→ 用 “金属抛光膏”(含氧化铬)配合棉布抛光(最后能达到镜面效果)。
◦提示:金属打磨粉尘多,一定要戴口罩(避免吸入肺部)。
二、上色:从 “单色” 到 “多彩” 的颜值提升
上色能让打印件从 “工业风” 变成 “艺术品”,但直接涂漆会掉漆 —— 关键在 “打底” 和 “选漆”。
(一)基础上色流程(适用于多数材料)
1.打底:让油漆 “粘得牢”
◦塑料(PLA/ABS):用 “补土”(罐装喷雾,约 30 元 / 罐)均匀喷一层,填补细微划痕,增加油漆附着力(尤其 PLA 表面光滑,不打底容易掉漆)。
◦树脂:用细砂纸(2000 目)打磨后,直接用酒精擦干净即可(树脂表面张力高,油漆附着力强)。
◦金属:先涂 “防锈底漆”(避免氧化),再涂普通底漆(增加颜色附着力)。
1.选漆:按场景挑类型
◦新手首选:“丙烯颜料”(水性,无毒,干得快,20 元 / 瓶,适合手涂)。
◦追求效率:“自喷油漆”(罐装,30 元 / 罐,适合大面积上色,注意通风)。
◦耐用需求:“珐琅漆”(油性,耐磨,适合经常触摸的零件,如手柄、按钮)。
1.上色技巧
◦薄涂多次:每次涂薄薄一层(避免流漆、起皱),干后(丙烯 20 分钟,自喷漆 1 小时)再涂下一层,3-4 层即可覆盖底色。
◦细节处理:细小纹路(如文字、花纹)用 “勾线笔”(0.5mm 细笔尖)描边,出错可用棉签蘸酒精擦掉。
(二)避坑指南
•别在潮湿天气上色(湿度>60%):油漆会 “发白”(水分混入漆层),建议用除湿机将环境湿度控制在 50% 以下。
•塑料件别用 “高温漆”(如汽车漆):固化温度太高(>80℃)会让 PLA 变形。
•透明树脂上色前先测试:深色漆可能会让透明件变 “不透光”,建议先在边角试涂,确认效果再全涂。
三、强化:从 “脆弱” 到 “耐用” 的性能升级
有些打印件需要承受重量、摩擦(如机械零件、工具手柄),必须通过强化处理提升强度和耐磨性。
(一)塑料件强化(PLA/ABS)
1.涂层强化:
◦涂 “环氧树脂”(AB 胶,按 1:1 混合):均匀刷在表面,固化后形成坚硬保护膜(硬度提升 30%),适合手柄、外壳。
◦浸 “丙酮蒸汽”(仅 ABS 适用):将 ABS 件放在盛有少量丙酮的容器上方(不接触液体),用盖子盖住 5 分钟,表面会轻微融化后重新凝固,层纹消失且强度提升 20%(PLA 不溶于丙酮,别用)。
1.结构加固:
◦细小部件(如支架、连杆):钻孔后插入金属细杆(直径 1-2mm),再用胶水固定,强度提升 50% 以上。
◦大平面零件:背面粘一层薄碳纤维板(用环氧树脂粘合),抗弯折能力翻倍(适合无人机机架、桌面支架)。
(二)树脂件强化
光固化树脂固化后较脆,强化重点是 “增韧”:
•涂 “柔性光油”(模型专用,50 元 / 瓶):喷 2-3 层,每层干透后再喷,能提升树脂的抗摔性(从 1 米高掉落不易碎)。
•内部填充:空心树脂件可注入 “环氧树脂”(混合后流动性好),固化后整体强度提升 40%(适合装饰摆件、珠宝模型)。
(三)金属件强化
金属打印件的强化主要是 “防锈” 和 “耐磨”:
•防锈:涂一层 “清漆”(透明漆,30 元 / 罐),隔绝空气和水分(尤其铁基合金,不处理容易生锈)。
•耐磨:对摩擦部位(如齿轮、轴套)进行 “淬火处理”(工业级操作,需专业设备),或涂 “耐磨涂层”(如二硫化钼喷剂,减少摩擦系数)。
四、全流程案例:从打印件到成品的蜕变
以 “PLA 打印的机器人模型” 为例,完整后处理步骤:
1.打磨:400 目干磨去除层纹→ 800 目湿磨→ 1200 目干磨至光滑。
2.打底:喷一层灰色补土,晾干 30 分钟,用 1200 目砂纸轻磨掉颗粒。
3.上色:主体喷蓝色自喷漆(2 层),关节用银色丙烯颜料手涂,晾干 2 小时。
4.强化:整体喷一层透明光油(增加光泽和耐磨性),关节处滴少量润滑油(提升活动顺滑度)。
•效果:从粗糙的白色塑料件,变成光滑、有质感的蓝色机器人模型,强度和颜值翻倍。
五、工具清单与成本参考
后处理阶段 | 必备工具 | 成本(入门级) | 适用场景 |
打磨 | 砂纸套装(120-2000 目) | 20 元 | 所有材料 |
上色 | 丙烯颜料 + 画笔 + 补土 | 50 元 | 塑料、树脂 |
强化 | 环氧树脂 + 光油 | 40 元 | 塑料、树脂 |
总成本约 110 元,能处理 20-30 个中小型零件,性价比极高。
3D 打印的后处理不是 “额外工作”,而是 “完成作品的最后一步”。记住:打磨决定手感,上色决定颜值,强化决定耐用性。新手不用追求一步到位,先从简单打磨和单色上色练手,熟练后再尝试复杂技巧。经过后处理的打印件,不仅能满足实用需求,还能变成让人惊艳的手工艺品 —— 这正是 3D 打印的乐趣所在。
-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