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3D打印-高品质快速增材制造服务.

树脂白膜打印常见缺陷, 这样解决超简单

117 分享


树脂白膜3D打印时,新手常遇到各种 “意外”:模型从平台上脱落、表面粘手发黏、细节处布满气泡…… 这些问题看似棘手,其实背后原因大多是参数没调好或操作不到位。有人因为模型开裂反复调整,浪费了好几瓶树脂;有人被表面气泡折磨得放弃打印,其实解决办法可能只是多等 5 分钟排泡。


本文把树脂白膜打印中最常见的 6 种缺陷拆解清楚,每个问题都附 “原因 + 解决步骤 + 预防技巧”,像查字典一样简单,让你遇到问题不用慌,3 分钟找到解决办法,打印成功率从 50% 提升到 90%。


一、模型粘手发黏:表面没固化好


刚打印完的模型摸起来黏糊糊,像没干的胶水,甚至用酒精洗过还是粘 —— 这是最常见的缺陷,90% 是曝光不足导致的。


(一)3 步快速解决


1.二次固化:把模型放进紫外线固化箱,照射 5-10 分钟(或阳光下晒 20 分钟),让残留树脂彻底固化(注意别晒太久,否则会发黄)。


2.加强清洗:用 95% 浓度的酒精浸泡模型 5 分钟,用软毛刷重点刷粘手的部位(残留树脂被溶解后就不粘了)。


3.补曝光测试:如果二次固化后仍粘手,说明打印时曝光严重不足,重新打印时把正常层曝光时间增加 1-2 秒(如从 2 秒增至 3 秒)。


(二)预防技巧


•打印前检查树脂是否过期(超过 6 个月的树脂固化能力会下降,建议换新鲜树脂)。


•环境温度低于 20℃时,给料槽加加热垫(温度低会减慢固化速度,相当于变相 “曝光不足”)。


二、模型从平台脱落:粘不牢的 3 个原因


打印到一半,模型突然从平台上掉下来,前功尽弃 —— 这不是设备故障,多半是平台没校准或首层曝光不够。


(一)应急处理


•若模型刚脱落且形状完整,可清理平台后,在脱落处滴几滴树脂,把模型放回去,重新打印剩余层数(仅限大平面模型,细节多的模型可能错位)。


•若脱落时模型已损坏,只能重新打印,别浪费时间修补(修补成本可能比重打还高)。


(二)根本解决办法


1.校准平台水平:


用 A4 纸夹在平台和料槽之间,手动调节平台螺丝,确保纸张在平台四角都能被轻轻拉动(阻力均匀),误差控制在 0.05mm 以内(比头发丝还细)。


2.增加首层曝光时间:


首层是模型 “粘住” 平台的关键,时间要够长(普通树脂设 30-60 秒,比正常层多 10 倍),让树脂和平台牢牢结合。


3.清洁平台表面:


用酒精棉擦拭平台(去除油污和残留树脂),必要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(增加表面粗糙度,提升附着力)。


(三)避坑提醒


•别在平台上涂凡士林等 “脱模剂”(会导致模型粘不牢)。


•大尺寸模型(超过 10cm)建议加 “裙边”(围绕模型的一圈边框),增加与平台的接触面积。


三、表面气泡坑:像麻子脸一样难看


模型表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凹坑,尤其是人脸、盔甲等光滑部位,放大看像麻子脸 —— 这是气泡惹的祸,可能是树脂里的气泡没排净,也可能是打印时裹进了空气。


(一)快速修补


•小气泡(直径<0.5mm):用少量树脂补土(或未固化的树脂)填补,固化后用 800 目砂纸打磨平整。


•大气泡(直径>1mm):用牙签扎破气泡,挤出空气后再补树脂,否则会越补越鼓。


(二)预防气泡的核心步骤


1.树脂静置排泡:


倒入料槽后,别立刻打印,让树脂静置 5-10 分钟(气泡会自然上浮到表面),用牙签戳破表面的气泡(尤其是料槽边缘的死角)。


2.优化模型角度:


把模型的大面积平面倾斜 15°-30°(别平放),让打印时产生的气泡能顺着斜面往上跑,而不是被困在表面。


3.过滤新树脂:


开封的新树脂可能有杂质或气泡,先用 100 目滤网过滤后再倒入料槽(像煮豆浆前过滤豆渣一样)。


(三)进阶技巧


•打印前在料槽底部轻轻敲击桌面(产生震动,帮助气泡上浮)。


•对深孔、凹槽等易积气泡的结构,在设计时加 0.5mm 的 “排气孔”(让气泡有出口)。


四、模型开裂 / 分层:像饼干一样碎掉


模型受力后从中间裂开,断口整齐(像被切开的面包),或层与层之间能看到明显缝隙 —— 这是层间结合力不足导致的,多因曝光不够或层厚太大。


(一)解决办法


1.增加正常层曝光时间:


层间结合的关键是相邻两层能 “粘牢”,把正常层曝光时间增加 0.5-1 秒(如从 2.5 秒增至 3 秒),让每层树脂充分熔化并与下层结合。


2.减小层厚:


层厚太大(如 0.1mm 以上)会导致层间接触面积小,改成 0.05mm 层厚(细节和结合力都更好)。


3.后处理加固:


对已打印的模型,可浸泡在专用树脂加固液中 10 分钟(增强层间粘性),再二次固化。


(二)预防分层的设计技巧


•避免设计 “细脖子” 结构(如人物的脖子、长条形连接件),直径至少 3mm(太细容易从中间断裂)。


•长条形零件(如长枪、支架)沿打印高度方向摆放(层间受力面积大,不易断)。


五、模型变形 / 翘边:边缘向上卷


打印完成后,模型边缘向上翘起(像荷叶边),或平面零件变成 “碗状”—— 这是树脂固化收缩时产生的应力导致的,温度变化越大,变形越严重。


(一)矫正变形


•轻微变形(翘边<1mm):把模型放进 80℃热水中浸泡 1 分钟(树脂变软),用手掰回原形,冷却后定型。


•严重变形:只能重新打印(矫正可能导致模型开裂)。


(二)预防变形的 3 个关键


1.平台预热:


打印时平台温度设为 60-80℃(根据树脂调整),让模型底部缓慢冷却,减少收缩应力(像烤面包时的恒温烤箱)。


2.用封闭式打印机:


开放式打印机受环境温度影响大(如空调风吹过导致局部降温),封闭式能保持舱内温度稳定,变形率降低 60%。


3.加支撑 “拉住” 边缘:


在模型易翘边的边缘(如平板的四个角)加 “辅助支撑”,像给边缘 “打桩”,阻止向上卷曲。


六、细节模糊 / 丢失:发丝、文字看不清


模型上的细小结构(如 0.3mm 的发丝、文字)模糊成一团,甚至直接消失 —— 这不是设备精度不够,而是参数没调好或材料选错了。


(一)提升细节清晰度


1.减小层厚:


层厚从 0.1mm 减至 0.025-0.05mm(层越薄,细节越细腻,像用细笔写字比粗笔更清楚)。


2.缩短曝光时间:


曝光过度会让树脂 “溢出来” 模糊细节,把正常层曝光时间减少 0.5 秒(如从 3 秒减至 2.5 秒),让边缘更锐利。


3.换高细节树脂:


普通树脂流动性差,填不满细小缝隙,换成 “高细节专用树脂”(如牙科模型树脂),细节还原度提升 40%。


(二)设计辅助技巧


•把细小结构加粗 10%(如 0.2mm 的发丝设计成 0.22mm),打印后视觉上仍显纤细,且不易丢失。


•文字、花纹的深度至少 0.2mm(太浅会被树脂 “填平”)。


七、缺陷解决速查表:30 秒找到办法

 

缺陷类型

核心原因

解决步骤(按优先级)

粘手发黏

曝光不足、清洗不净 1. 二次固化 5 分钟 2. 酒精浸泡清洗 3. 增加曝光时间

 

平台脱落

平台没校准、首层曝光不够 1. 校准平台水平 2. 增加首层曝光至 40 秒 3. 清洁平台

 

表面气泡坑

树脂有气泡、模型角度不对 1. 静置排泡 10 分钟 2. 模型倾斜 30° 3. 过滤树脂

 

开裂 / 分层

层间结合差、曝光不足 1. 增加正常层曝光 0.5 秒 2. 减小层厚至 0.05mm

 

变形 / 翘边

收缩应力、温度不稳定 1. 平台预热至 70℃ 2. 加边缘支撑 3. 用封闭式打印机

 

细节模糊

层太厚、曝光过度 1. 层厚设为 0.025mm 2. 减少曝光时间 0.5 秒 3. 换高细节树脂

 


树脂白膜打印的缺陷,大多是 “参数 - 材料 - 操作” 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,只要找到对应原因,解决起来并不难。新手可以准备一个 “问题记录本”,每次遇到缺陷就记下参数、环境温度、树脂型号,下次打印时针对性调整 —— 练 3-5 次后,就能摸透材料和设备的 “脾气”,轻松避开大多数坑。记住:打印失败不可怕,关键是从失败中找到规律,最终实现 “一次成型” 的完美白膜模型。
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0 / 500
共 0 条
  • 1

推荐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