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3D打印-高品质快速增材制造服务.
嘉立创产业服务站群

手办模型用树脂白膜, 打印技巧分享

397 分享


手办模型爱好者都懂:一个精致的树脂白膜,能让后续上色省一半力;而打印失败的模型(比如面部模糊、发丝断裂),再用心打磨也难补救。很多人花高价买了树脂和打印机,却总卡在 “细节丢失”“支撑拆坏” 这些问题上,明明是同一个模型文件,别人打印的棱角分明,自己的却像被 “磨平” 了一样。


其实,手办模型的树脂白膜打印有一套 “细节优先” 的技巧 —— 从模型切片到后处理,每个步骤都要围绕 “还原 0.1mm 级细节” 来操作。本文总结 8 个核心技巧,覆盖人物面部、发丝、服饰褶皱等关键部位的打印要点,附常见问题解决办法,让你打印的白膜手办既能看清瞳孔纹路,又能保住纤细的手指。


一、模型设计预处理:给打印 “打基础”


手办模型的细节(如睫毛、指甲缝)比普通模型精细 5-10 倍,直接用原始文件打印容易丢失细节,提前做 3 处优化能提升成功率。


(一)细节 “加粗” 10%,避免打印丢失


•发丝、睫毛等细条结构:原始设计若<0.2mm,加粗到 0.22-0.25mm(打印时会因树脂固化收缩略有变细,最终接近原尺寸)。


•面部纹路:嘴唇线、眼角皱纹的深度从 0.1mm 加深到 0.15mm(太浅会被树脂 “填平”)。


•案例:某玩家将手办的剑穗流苏从 0.18mm 加粗到 0.23mm 后,打印成功率从 40% 提升到 90%,视觉上几乎无差异。


(二)拆分模型,避免 “悬空陷阱”


复杂手办(如带披风、武器的人物)一体打印时,悬空部位(如飘起的衣角)容易因支撑不足导致变形,建议按 3 个原则拆分:


1.关节处拆分(如头部与身体、手臂与躯干),方便后期组装和打印。


2.大面积悬空结构(如超过 5cm 的披风)单独打印,减少支撑使用。


3.拆分后用 “定位销” 设计(在接口处加直径 3mm 的圆柱凸起和对应凹槽),保证组装精度。


(三)去除 “非必要细节”,减少打印难度


•模型内部的隐藏面(如衣服内侧、头发遮挡的头皮)可简化(反正上色后看不见,复杂结构反而容易积气泡)。


•过于尖锐的棱角(如武器尖端)倒 0.1mm 圆角(避免打印时因曝光过度变圆,反而更不锐利)。


二、切片参数:这 3 个设置决定细节还原度


手办打印的参数核心是 “平衡精度和成功率”,尤其是面部、手部等关键部位,参数错 1 秒就可能毁掉整个模型。


(一)层厚:越薄越细腻,但别低于 0.025mm


•面部、手部:用 0.025mm 层厚(能还原皮肤纹理、指甲缝细节,打印时间会增加,但值得)。


•身体、衣物:用 0.05mm 层厚(兼顾效率,大平面细节对层厚敏感度低)。


•注意:层厚<0.025mm 时,树脂固化时间会延长,反而容易导致层间分离(尤其是细条结构)。


(二)曝光时间:“宁短勿长”,防止细节 “糊掉”


普通白膜树脂参考值:


◦底部曝光:40-60 秒(让模型粘牢平台,手办底部面积小,需更长时间)。


◦正常层曝光:2-3 秒(比打印机械零件短 0.5-1 秒,避免面部纹路被 “溢胶” 模糊)。


•测试方法:打印 “曝光测试条”(含 0.2mm 细条和面部纹理的小模型),选 “细条不断、纹理清晰” 的最短时间。


(三)支撑:“精准保护” 关键部位


手办支撑不能像普通模型那样 “全覆盖”,否则拆支撑时会损坏细节,按部位设计:


1.头部:在头发底部、后脑勺加支撑(避开面部,支撑点直径≥1mm,防止拆时扯坏脸颊)。


2.手部:手指之间加 “桥型支撑”(连接相邻手指,像搭一座小桥,避免单个手指下垂变形),支撑直径 0.6mm。


3.飘带、发丝:用 “树状支撑”(从底部向上分叉,每个细条至少 1 个支撑点,间距≤2cm)。


•支撑密度:关键部位 50%,次要部位 30%(太密浪费树脂,拆时还容易带掉模型肉)。


三、材料选择:手办专用树脂的 3 个标准


不是所有白膜树脂都适合打印手办,选错材料会导致细节模糊、表面发粘,甚至上色时掉漆。


(一)选 “高细节树脂”,别用通用型


•核心参数:固化收缩率<0.5%(普通树脂 1%-2%,收缩太大会让面部五官变形)、粘度<300cP(流动性好,能填满发丝缝隙)。


•推荐类型:模型专用白膜树脂(如某品牌 “手办级树脂”,150 元 / 500ml,细节还原度比通用树脂高 30%)。


(二)树脂状态:使用前 “3 步预处理”


1.提前 24 小时将树脂从冰箱取出(若冷藏保存),恢复到 25℃(温度低会增加粘度,影响细节填充)。


2.倒入料槽前摇晃 5 分钟(让颜料均匀,白膜树脂若有沉淀,会导致打印时颜色不均)。


3.静置 10 分钟(排掉摇晃产生的气泡,手办细节细,气泡会直接导致小坑)。


(三)清洗液:用 “专用清洗液” 替代酒精


•酒精会让部分树脂表面轻微溶胀(导致细节变模糊),手办清洗建议用专用树脂清洗液(200 元 / 1L,贵但能保护细节,可循环用 3 次)。


•清洗时间:每次浸泡不超过 1 分钟(尤其是 0.2mm 以下的发丝,泡太久会变软断裂)。


四、打印过程:盯着这 2 个阶段,及时止损


手办打印耗时久(一个 15cm 高的模型要 4-6 小时),中途出问题不及时处理,前面的时间全白费。


(一)首层固化(前 5 分钟)


•观察平台下降后,树脂是否完全覆盖模型首层(料槽树脂量要刚好没过模型最高处 1cm,手办高度可能不均匀,以最高处为准)。


•若首层没粘牢(边缘翘起),立即暂停(别等打印完,越往后浪费越多),清理平台后重新校准。


(二)关键层打印(面部、手部成型时)


•打印到头部时(约总高度的 1/3 处),暂停打印机,用手电筒照料槽,检查面部是否有气泡(有小气泡可用牙签轻轻戳破,大气泡建议重打)。


•环境温度保持 25-28℃(温度波动>5℃会导致树脂固化不均,面部可能一半清晰一半模糊)。


五、后处理:3 步保住细节,避免 “拆废”


手办后处理的核心是 “温柔”—— 哪怕一个小失误,比如用力过猛拆支撑,就可能让几天的打印功亏一篑。


(一)取件:用 “塑料铲 + 慢动作”


•从模型底部非关键部位(如衣服下摆)插入塑料铲,轻轻撬动,听到 “啵” 声后停止(别完全撬下来,避免掉落摔断)。


•用手托住模型底部,慢慢取下(尤其是带细长部件的,一只手托住,另一只手辅助)。


(二)拆支撑:“先剪后磨”,留 0.5mm “小揪”


•用尖嘴钳贴近支撑点根部剪断(别用剪刀,容易滑伤模型),保留 0.5mm 的支撑残留(直接剪平会带走模型表面的肉)。


•细小支撑(如发丝旁)用 “刻刀 + 镊子” 配合:刻刀轻轻切开连接处,镊子夹住支撑旋转取下(像拧螺丝一样,比硬拽更安全)。


(三)打磨:“只磨支撑点,不动细节”


•支撑残留的 “小揪” 用 800 目砂纸 “点磨”(垂直于模型表面轻蹭,别来回搓,避免扩大打磨面积)。


•面部、手部等关键部位用 1500 目以上砂纸(或海绵砂纸),打磨时垫着手指(感受力度,避免磨平纹理)。


•技巧:打磨时蘸水(湿磨),既能减少粉尘,又能让砂纸更顺滑(不易划伤表面)。


六、常见问题:手办打印最容易踩的 5 个坑及解决


(一)面部模糊,像 “打了马赛克”


•原因:曝光时间太长(溢胶模糊)、层厚太大、树脂粘度高(没填满纹路)。


•解决:曝光时间减 0.5 秒,层厚设为 0.025mm,树脂加热到 30℃降低粘度。


(二)手指 / 发丝断裂


•原因:支撑不足(下垂导致固化时受力)、曝光时间太短(层间结合力差)、打印时触碰料槽(震动导致断裂)。


•解决:增加手指间的桥型支撑,正常层曝光加 0.5 秒,打印时别碰打印机。


(三)表面有气泡坑(尤其在脸颊、衣服褶皱处)


•原因:树脂有气泡(没静置排泡)、模型角度设计不合理(气泡困在凹陷处)。


•解决:树脂静置 15 分钟,模型倾斜 15° 摆放(让气泡能上浮),褶皱深处加 0.3mm 排气孔。


(四)模型底部翘边(尤其是单脚站立的手办)


•原因:底部曝光不足、平台没校准(一边高一边低)、环境温度低(收缩应力大)。


•解决:底部曝光加 10 秒,重新校准平台,用加热垫将料槽温度维持在 25℃。


(五)支撑拆不掉,一拆就带掉模型肉


•原因:支撑点太粗(>1.5mm)、支撑与模型连接太牢(没设 “断点”)。


•解决:支撑点直径设为 0.8-1mm,在支撑与模型连接处设计 “细颈”(直径 0.3mm 的过渡段,方便剪断)。


七、进阶技巧:让白膜更适合上色


手办白膜的最终目的是上色,打印时多做一步,能让后续上色更轻松。


(一)“预磨” 关键部位


面部、手部等需要细腻上色的部位,打印后用 2000 目砂纸轻磨一遍(保留纹理但去除毛刺,颜料附着力更强)。


(二)预留 “上色定位点”


在模型底部或隐藏处留 1-2 个小凸起(直径 2mm),作为上色时的摆放支点(避免手指接触漆面导致蹭掉)。


(三)二次固化别过头


手办白膜二次固化 5-8 分钟即可(比普通模型短,避免表面太硬导致颜料难附着),固化后检查是否有粘手(有则补固化 1 分钟)。


手办模型的树脂白膜打印,本质是 “用技术还原艺术”,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—— 从设计时的毫米级调整,到切片时的 1 秒参数优化,再到拆支撑时的小心翼翼,都是为了最终呈现出 “栩栩如生” 的效果。新手不用追求一次成功,先从简单的半身像练起,熟悉材料和设备的 “脾气” 后,再挑战带飘带、武器的复杂模型。


记住:好的手办白膜,应该是 “细节清晰到能看清瞳孔的高光,结构牢固到能经得起反复打磨上色”,掌握本文的技巧,你离这样的成品只差 3-5 次练习。
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0 / 500
共 0 条
  • 1

推荐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