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7 分享
手办模型爱好者都懂:一个精致的树脂白膜,能让后续上色省一半力;而打印失败的模型(比如面部模糊、发丝断裂),再用心打磨也难补救。很多人花高价买了树脂和打印机,却总卡在 “细节丢失”“支撑拆坏” 这些问题上,明明是同一个模型文件,别人打印的棱角分明,自己的却像被 “磨平” 了一样。
其实,手办模型的树脂白膜打印有一套 “细节优先” 的技巧 —— 从模型切片到后处理,每个步骤都要围绕 “还原 0.1mm 级细节” 来操作。本文总结 8 个核心技巧,覆盖人物面部、发丝、服饰褶皱等关键部位的打印要点,附常见问题解决办法,让你打印的白膜手办既能看清瞳孔纹路,又能保住纤细的手指。
手办模型的细节(如睫毛、指甲缝)比普通模型精细 5-10 倍,直接用原始文件打印容易丢失细节,提前做 3 处优化能提升成功率。
•发丝、睫毛等细条结构:原始设计若<0.2mm,加粗到 0.22-0.25mm(打印时会因树脂固化收缩略有变细,最终接近原尺寸)。
•面部纹路:嘴唇线、眼角皱纹的深度从 0.1mm 加深到 0.15mm(太浅会被树脂 “填平”)。
•案例:某玩家将手办的剑穗流苏从 0.18mm 加粗到 0.23mm 后,打印成功率从 40% 提升到 90%,视觉上几乎无差异。
复杂手办(如带披风、武器的人物)一体打印时,悬空部位(如飘起的衣角)容易因支撑不足导致变形,建议按 3 个原则拆分:
1.关节处拆分(如头部与身体、手臂与躯干),方便后期组装和打印。
2.大面积悬空结构(如超过 5cm 的披风)单独打印,减少支撑使用。
3.拆分后用 “定位销” 设计(在接口处加直径 3mm 的圆柱凸起和对应凹槽),保证组装精度。
•模型内部的隐藏面(如衣服内侧、头发遮挡的头皮)可简化(反正上色后看不见,复杂结构反而容易积气泡)。
•过于尖锐的棱角(如武器尖端)倒 0.1mm 圆角(避免打印时因曝光过度变圆,反而更不锐利)。
手办打印的参数核心是 “平衡精度和成功率”,尤其是面部、手部等关键部位,参数错 1 秒就可能毁掉整个模型。
•面部、手部:用 0.025mm 层厚(能还原皮肤纹理、指甲缝细节,打印时间会增加,但值得)。
•身体、衣物:用 0.05mm 层厚(兼顾效率,大平面细节对层厚敏感度低)。
•注意:层厚<0.025mm 时,树脂固化时间会延长,反而容易导致层间分离(尤其是细条结构)。
•普通白膜树脂参考值:
◦底部曝光:40-60 秒(让模型粘牢平台,手办底部面积小,需更长时间)。
◦正常层曝光:2-3 秒(比打印机械零件短 0.5-1 秒,避免面部纹路被 “溢胶” 模糊)。
•测试方法:打印 “曝光测试条”(含 0.2mm 细条和面部纹理的小模型),选 “细条不断、纹理清晰” 的最短时间。
手办支撑不能像普通模型那样 “全覆盖”,否则拆支撑时会损坏细节,按部位设计:
1.头部:在头发底部、后脑勺加支撑(避开面部,支撑点直径≥1mm,防止拆时扯坏脸颊)。
2.手部:手指之间加 “桥型支撑”(连接相邻手指,像搭一座小桥,避免单个手指下垂变形),支撑直径 0.6mm。
3.飘带、发丝:用 “树状支撑”(从底部向上分叉,每个细条至少 1 个支撑点,间距≤2cm)。
•支撑密度:关键部位 50%,次要部位 30%(太密浪费树脂,拆时还容易带掉模型肉)。
不是所有白膜树脂都适合打印手办,选错材料会导致细节模糊、表面发粘,甚至上色时掉漆。
•核心参数:固化收缩率<0.5%(普通树脂 1%-2%,收缩太大会让面部五官变形)、粘度<300cP(流动性好,能填满发丝缝隙)。
•推荐类型:模型专用白膜树脂(如某品牌 “手办级树脂”,150 元 / 500ml,细节还原度比通用树脂高 30%)。
1.提前 24 小时将树脂从冰箱取出(若冷藏保存),恢复到 25℃(温度低会增加粘度,影响细节填充)。
2.倒入料槽前摇晃 5 分钟(让颜料均匀,白膜树脂若有沉淀,会导致打印时颜色不均)。
3.静置 10 分钟(排掉摇晃产生的气泡,手办细节细,气泡会直接导致小坑)。
•酒精会让部分树脂表面轻微溶胀(导致细节变模糊),手办清洗建议用专用树脂清洗液(200 元 / 1L,贵但能保护细节,可循环用 3 次)。
•清洗时间:每次浸泡不超过 1 分钟(尤其是 0.2mm 以下的发丝,泡太久会变软断裂)。
手办打印耗时久(一个 15cm 高的模型要 4-6 小时),中途出问题不及时处理,前面的时间全白费。
•观察平台下降后,树脂是否完全覆盖模型首层(料槽树脂量要刚好没过模型最高处 1cm,手办高度可能不均匀,以最高处为准)。
•若首层没粘牢(边缘翘起),立即暂停(别等打印完,越往后浪费越多),清理平台后重新校准。
•打印到头部时(约总高度的 1/3 处),暂停打印机,用手电筒照料槽,检查面部是否有气泡(有小气泡可用牙签轻轻戳破,大气泡建议重打)。
•环境温度保持 25-28℃(温度波动>5℃会导致树脂固化不均,面部可能一半清晰一半模糊)。
手办后处理的核心是 “温柔”—— 哪怕一个小失误,比如用力过猛拆支撑,就可能让几天的打印功亏一篑。
•从模型底部非关键部位(如衣服下摆)插入塑料铲,轻轻撬动,听到 “啵” 声后停止(别完全撬下来,避免掉落摔断)。
•用手托住模型底部,慢慢取下(尤其是带细长部件的,一只手托住,另一只手辅助)。
•用尖嘴钳贴近支撑点根部剪断(别用剪刀,容易滑伤模型),保留 0.5mm 的支撑残留(直接剪平会带走模型表面的肉)。
•细小支撑(如发丝旁)用 “刻刀 + 镊子” 配合:刻刀轻轻切开连接处,镊子夹住支撑旋转取下(像拧螺丝一样,比硬拽更安全)。
•支撑残留的 “小揪” 用 800 目砂纸 “点磨”(垂直于模型表面轻蹭,别来回搓,避免扩大打磨面积)。
•面部、手部等关键部位用 1500 目以上砂纸(或海绵砂纸),打磨时垫着手指(感受力度,避免磨平纹理)。
•技巧:打磨时蘸水(湿磨),既能减少粉尘,又能让砂纸更顺滑(不易划伤表面)。
•原因:曝光时间太长(溢胶模糊)、层厚太大、树脂粘度高(没填满纹路)。
•解决:曝光时间减 0.5 秒,层厚设为 0.025mm,树脂加热到 30℃降低粘度。
•原因:支撑不足(下垂导致固化时受力)、曝光时间太短(层间结合力差)、打印时触碰料槽(震动导致断裂)。
•解决:增加手指间的桥型支撑,正常层曝光加 0.5 秒,打印时别碰打印机。
•原因:树脂有气泡(没静置排泡)、模型角度设计不合理(气泡困在凹陷处)。
•解决:树脂静置 15 分钟,模型倾斜 15° 摆放(让气泡能上浮),褶皱深处加 0.3mm 排气孔。
•原因:底部曝光不足、平台没校准(一边高一边低)、环境温度低(收缩应力大)。
•解决:底部曝光加 10 秒,重新校准平台,用加热垫将料槽温度维持在 25℃。
•原因:支撑点太粗(>1.5mm)、支撑与模型连接太牢(没设 “断点”)。
•解决:支撑点直径设为 0.8-1mm,在支撑与模型连接处设计 “细颈”(直径 0.3mm 的过渡段,方便剪断)。
手办白膜的最终目的是上色,打印时多做一步,能让后续上色更轻松。
面部、手部等需要细腻上色的部位,打印后用 2000 目砂纸轻磨一遍(保留纹理但去除毛刺,颜料附着力更强)。
在模型底部或隐藏处留 1-2 个小凸起(直径 2mm),作为上色时的摆放支点(避免手指接触漆面导致蹭掉)。
手办白膜二次固化 5-8 分钟即可(比普通模型短,避免表面太硬导致颜料难附着),固化后检查是否有粘手(有则补固化 1 分钟)。
手办模型的树脂白膜打印,本质是 “用技术还原艺术”,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—— 从设计时的毫米级调整,到切片时的 1 秒参数优化,再到拆支撑时的小心翼翼,都是为了最终呈现出 “栩栩如生” 的效果。新手不用追求一次成功,先从简单的半身像练起,熟悉材料和设备的 “脾气” 后,再挑战带飘带、武器的复杂模型。
记住:好的手办白膜,应该是 “细节清晰到能看清瞳孔的高光,结构牢固到能经得起反复打磨上色”,掌握本文的技巧,你离这样的成品只差 3-5 次练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