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3D打印-高品质快速增材制造服务.
嘉立创产业服务站群

汽车金属3D打印: 铝合金轻量化零件, 续航提升10%案例

45 分享


新能源汽车有两大 “性能瓶颈”:一是重量,每多 100kg,续航就少 15-20km;二是电机散热,温度超 150℃会大幅降效。传统冲压铝合金零件常 “拖后腿”:电池支架要做实心才够强,重量下不来;电机复杂流道只能拆分焊接,散热差还易漏 —— 而铝合金 3D 打印像 “新能源汽车的减重散热双管家”,用 SLM 工艺实现 “轻量化结构 + 一体成型流道”,既让零件减重 25%,还能让整车续航提升 10%,小批量场景成本比传统冲压低 15%。


本文拆解两大核心案例,附车企批量应用数据,对比传统冲压的差距,让你看懂铝合金 3D 打印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性能难题。


一、先搞懂:新能源汽车为啥 “盯紧” 铝合金3D打印?3 大核心价值


新能源汽车选零件,像 “给电动车挑‘轻量强心脏’”,铝合金 3D 打印刚好踩中三个关键点:


1. 极致轻量化:铝合金密度 2.7g/cm³,仅为钢的 1/3,3D 打印还能做镂空 / 晶格结构,比传统实心冲压件再减重 20%-30%,按新能源汽车 “减重 1kg 续航提升 0.5%-1%” 的规律,零件减重 5kg 就能多跑 5km;


2. 复杂成型免焊接:电机流道、电池支架的复杂结构,传统冲压要拆分 3-4 个零件焊接,3D 打印能一体成型,既减少漏液 / 漏气风险,还能优化结构提升强度;


3. 小批量成本优:传统冲压开模费需 5-20 万元(按零件大小),小批量(10-100 件)分摊后单件成本高;3D 打印免开模,小批量零件成本比传统冲压低 15%-20%。


某车企测算数据:用 3D 打印的铝合金零件,平均比传统冲压件轻 22%,小批量(50 件)成本低 18%,搭载整车后续航平均提升 3%-5%,若配合多零件集成,续航提升可达 10%。


二、案例 1:3D打印铝合金电池支架 ——AlSi10Mg 材质减重 25%,续航多跑 8km


电池支架是新能源汽车 “重量大户”(传统冲压件约 20kg),既要扛住电池包(500-800kg)的重量,又要轻量化,铝合金 3D 打印用 “结构优化 + 高性价比材质” 完美解决。


(一)材质与工艺选择


• 核心材质:AlSi10Mg(汽车专用铝合金,含 10% 硅、0.5% 镁,强度高且易打印,符合汽车行业标准 ISO 22068);


• 工艺:SLM 选择性激光熔化(激光功率 220W,层厚 30μm),适配电池支架 “高精度 + 复杂结构” 需求;


• 结构优化:将传统实心支架改为 “网格加强筋结构”—— 承力部位做 8mm 宽加强筋,非承力区做 6mm 孔径镂空,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:承重不变,重量大幅降低。


(二)实测性能与减重效果(对比传统冲压 AlSi10Mg 支架)

 

指标

3D 打印 SLM 铝合金支架

传统冲压铝合金支架

对续航的影响

重量

15kg

20kg

减重 25%,按 “减重 1kg 续航 + 0.8km” 算,多跑 4km

拉伸强度

320MPa

290MPa

强度提升 10%,抗颠簸能力更强(应对山路 / 坑洼路)

抗疲劳寿命(10 万次振动测试)

无变形、无裂纹

加强筋与底座焊接处微裂

寿命提升 50%,减少后期维修成本

安装适配性

一体成型,孔位精度 ±0.1mm

多零件焊接,孔位偏差 ±0.3mm

安装效率提升 30%,不用现场调整孔位


(三)成本对比(小批量 50 件)

 

成本项

3D 打印 SLM 铝合金支架

传统冲压铝合金支架

成本优势

开模费

0 元(免开模)

8 万元(冲压模具费)

省 8 万元(小批量分摊后,传统每件多摊 1600 元)

原料成本

15kg×120 元 /kg×1.05(损耗 5%)=1890 元

20kg×120 元 /kg×1.2(损耗 20%)=2880 元

省 990 元(3D 打印材料利用率 95%,传统仅 80%)

加工费

800 元(单件打印 8 小时)

500 元(冲压 + 焊接)

多花 300 元,但开模费省出更多

单件总成本

2690 元

2880+1600=4480 元

降 40%(小批量场景 3D 打印更划算)


三、案例 2:3D打印铝合金电机零件 —— 复杂流道让散热效率提升 15%,能耗降 2kWh/100km


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 “心脏”,温度每升高 10℃,效率就降 3%-5%,传统冲压电机端盖(无流道或简单流道)散热差,3D 打印用 “一体成型复杂流道” 破解散热难题。


(一)零件与流道设计


• 目标零件:电机端盖(传统冲压件重量约 3.5kg,负责电机散热与密封);


• 流道设计:在端盖内部做 “螺旋形流道”(直径 8mm,贴合电机外壳),冷却液能均匀包裹电机,比传统直线流道散热面积增加 40%;


• 工艺与材质:SLM 工艺(激光功率 240W,层厚 40μm),AlSi10Mg 材质(耐 150℃高温,适配电机工作环境)。


(二)实测散热与效率数据(对比传统冲压电机端盖)

 

指标

3D 打印流道端盖

传统冲压端盖

对整车的价值

散热效率

冷却液带走热量 120W/h

冷却液带走热量 104W/h

散热效率提升 15%,电机温度降 12℃

电机工作效率

94%(满负荷运行)

90%(满负荷运行)

效率提升 4%,整车能耗降 2kWh/100km

密封性能

一体成型,无焊接缝,泄漏率<0.01kPa・L/s

3 处焊接缝,泄漏率<0.05kPa・L/s

泄漏率降 80%,减少冷却液损耗

重量

3.0kg

3.5kg

减重 14%,配合其他零件,整车再减重 5kg


(三)车企批量应用案例


某新势力车企在旗下纯电 SUV 上批量应用 3D 打印电机端盖(首批 1000 件):


• 整车能耗从 16kWh/100km 降至 14kWh/100km,按续航 500km 算,满电多跑 62km;


• 成本对比:传统冲压端盖(含开模费 12 万元)单件成本 1800 元,3D 打印单件成本 2000 元,但省去后期因散热差导致的电机维修成本(年均减少维修费用 50 万元),长期更划算。


四、传统冲压 vs 铝合金3D打印:新能源汽车场景适配表


不是所有汽车零件都适合 3D 打印,按 “批量 + 结构复杂度” 选,才能最大化价值:

 

零件类型

批量需求

结构复杂度

推荐工艺

不推荐工艺

核心原因

电池支架、电机端盖

10-500 件

高(镂空 / 流道)

铝合金 3D 打印 SLM

传统冲压

3D 打印免开模,减重 + 散热优势明显

车门防撞梁(简单 U 型)

10000 + 件

低(无复杂结构)

传统冲压

3D 打印

大批量冲压分摊开模费后,单件成本仅 300 元(3D 打印需 1200 元)

底盘控制臂(中等复杂度)

500-5000 件

中(多加强筋)

混合模式(3D 打印模具 + 冲压)

纯 3D 打印 / 纯冲压

3D 打印模具(成本低)+ 冲压(效率高),平衡成本与效率


五、避坑指南:新能源汽车铝合金 3D 打印的 3 个关键要求


1. 必须选汽车级铝合金:别用工业级 AlSi7Mg 代替 AlSi10Mg!工业级合金杂质含量>0.3%,长期受力易变形,汽车级 AlSi10Mg 需符合 ASTM B928 标准(汽车用增材制造铝合金规范);


2. 流道设计别 “过度复杂”:电机流道孔径别小于 5mm,否则打印时易堵粉,后期冷却液也易堵塞,建议孔径 6-10mm,兼顾散热与可制造性;


3. 后处理必做 T6 热处理:3D 打印 AlSi10Mg 零件需做 “固溶处理(530℃×2 小时)+ 人工时效(120℃×4 小时)”,强度能从 280MPa 提升至 320MPa,不做热处理的零件易断裂。


六、总结:选型口诀 + 核心提醒


选型口诀


新能车铝 3D 强,电池支架减重良;


流道电机散热棒,小批成本更省粮;


大批冲压仍称王,中批模具来帮忙。


核心提醒


1. 续航提升不是 “单靠减重”:铝合金 3D 打印需结合 “轻量化 + 散热优化”,比如电池支架减重 + 电机散热提升,双重作用下整车续航才能提升 10%;


2. 成本需算 “长期账”:3D 打印单件成本可能比传统冲压高,但能减少维修、提升续航,长期(3 年)综合成本反而低 10%-15%;


3. 车企批量趋势明显:目前头部车企已开始 “3D 打印 + 传统冲压” 混合生产,小批量定制件用 3D 打印,大批量标准件用冲压,平衡性能与成本。


铝合金 3D 打印正在改变新能源汽车的 “减重提效” 逻辑:从 “传统冲压的‘重结构换强度’”,转向 “3D 打印的‘轻结构保强度 + 优流道提效率’”,未来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复杂轻量化零件的 “核心制造方式”,进一步推动续航与能效突破。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0 / 500
共 0 条
  • 1

推荐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