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分享

“想打印个车间用的夹具,搜尼龙材料跳出一堆PA6、PA12、玻纤增强PA,到底哪个承重够?”“做小批量手板,选贵的PA12怕浪费,选便宜的PA6又担心强度不够”——刚接触尼龙3D打印的新手,几乎都栽在“材料分类”上。
其实不用纠结,尼龙3D打印最常用的就是这三类材料,它们没有绝对的“好坏”,只看“适配”。本文用1张参数表、3类场景案例和1句口诀,帮你3分钟精准匹配,再也不用对着材料列表发愁。
第一步:先搞懂核心差异——3类尼龙参数对比表
新手选尼龙,重点看“强度、成本、工艺”三个维度。下面这张表直接列出关键数据,不用记复杂公式,对照看就行:
材料类型 | 拉伸强度(MPa) | 长期耐温(℃) | 成本(元/kg) | 韧性 | 核心特性 | 工艺适配 |
PA6(聚己内酰胺) | 60-70 | 80-90 | 60-80 | 中等(弯折5次易发白) | 成本低,加工性好,吸潮率稍高 | 优先FDM,SLS也可用 |
PA12(聚十二内酰胺) | 70-80 | 90-100 | 100-120 | 好(弯折10次无明显痕迹) | 吸潮率低,尺寸稳定,表面光滑 | FDM/SLS通用,SLS效果更佳 |
玻纤增强PA(含20%-30%玻纤) | 90-110 | 120-130 | 120-150 | 差(刚性强,弯折易断) | 高强度、高刚性,耐磨耐老化 | 优先SLS,FDM需专用喷嘴 |
第二步:对号入座——3类场景精准匹配
参数只是参考,最终要结合你的打印需求。下面按“最常见场景”分类,直接告诉你该选哪种:
场景1:通用零件(无特殊要求)→ 优先PA12
比如:产品手板、仪表盘模型、小尺寸齿轮、电子设备外壳。这类零件不需要极致承重,但要求表面平整、尺寸稳定,别打印完放几天就变形。
案例:深圳某电子厂打印手机外壳手板,用SLS工艺的PA12,表面粗糙度Ra3.2μm,手摸无颗粒感,客户看样一次通过;换成PA6打印,因吸潮表面发黏,返工3次才合格。
避坑提醒:若预算有限,小尺寸通用件(<10cm)也可用PA6,但打印后要及时密封,避免吸潮变形。

场景2:承重/耐磨零件 → 必选玻纤增强PA
比如:工业夹具、机械臂末端执行器、无人机机架、汽车悬架部件。这类零件需要承受重量(≥5kg)或长期摩擦,普通尼龙容易磨损、断裂。
案例:宁波某汽车厂打印底盘固定支架,用SLS玻纤增强PA,承重15kg无变形,使用寿命达1000次;之前用PA12打印的支架,承重8kg就出现裂纹,使用寿命仅200次。
避坑提醒:玻纤增强PA不能用普通黄铜喷嘴打印(会磨损喷嘴),FDM工艺需换硬化钢喷嘴(成本约100元)。
场景3:低成本/临时零件 → 首选PA6
比如:临时生产治具、包装内衬、实验用样品。这类零件使用时间短(<1个月),对精度和寿命要求不高,重点控制成本。
案例:东莞某模具厂做新产品实验,需要10个临时定位治具,用FDM PA6打印,总成本仅80元;若用PA12,成本要150元,用玻纤增强PA则要200元,完全没必要。
避坑提醒:PA6吸潮快,打印前必须80℃烘干4小时,否则会出现冒泡、层间开裂问题。
口诀拆解:
• “通用选12”:无特殊要求的零件,直接选PA12,不容易出错;
• “承重加玻纤”:需要承重、耐磨的零件,选玻纤增强PA;
• “省钱选6号”:临时用、低成本需求,选PA6;
• “工艺看喷嘴”:用FDM打印玻纤增强PA,一定要换硬化钢喷嘴。
最后:新手常见疑问解答
• Q:PA6和PA12可以混合使用吗?→ A:不建议,两者熔点、收缩率不同,混合后零件易开裂;
• Q:玻纤增强PA能做外观件吗?→ A:可以,但后处理要先涂封孔剂,避免玻纤外露扎手;
• Q:新手第一次打印尼龙,选哪种材料练手?→ A:优先PA12,尺寸稳定、容错率高,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。